半点优化网 http://www.bdxc.net/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建设> 正文

大秦帝国之裂变美化商鞅了吗?历史上商鞅真的谋反了吗?

2022-05-01 06:07:59 暂无评论 202 网站建设 商鞅   谋反   裂变

说《大秦帝国之裂变》美化商鞅的,对商鞅的认知,大多来源于《史记》。

就关于孝公死后商鞅的记载:离秦去魏,魏国不收,然后回封地造反,造反失败被抓车裂。诸位细细品其中疑点:

疑点一:商鞅逃离秦国,去魏国不成,魏国不收。以魏惠王之心胸,杀商鞅的心都有,那会收留商鞅,商鞅如此精明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若是去齐、楚我倒是相信,如果商鞅这点都想不明白,那商鞅也就那水平了。就算魏国有心收留商鞅,也会迫于秦国的压力交出商鞅,去魏死路一条,商鞅会看不出来?

疑点二:商鞅回封地起兵造反。

首先:纵观春秋战国,以贵族窃得国家神器(造反)的只有四家,一是齐之田代姜,二是三家分晋,皆需历时几代人之功。商鞅即便再有人望,也不可能敢造反,其一民众之心在王室,赢氏统治秦地已几百年之久岂是商鞅二十多年之功可比?

其二:卫鞅实封商地,只有经济之权,却无兵权,退一万步封地之民听从商鞅跟随他造反,商鞅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一只强大的军队,手中无领兵大将,如何对抗秦国新军?诸位见过有几个朝堂重臣临时想起要造反,那个造反的不准备好几年?认为商鞅回封地造反的,是商鞅智商不够,还是自以为造反如小孩过家家?

其三:商鞅统领国政,不管兵权,手中无兵符,根本不可能调动得了军队,即便有虎符,在孝公死后新君继位之际,朝堂政局不稳,试问有几个大将敢如此走险,更何况是经历深刻变法的秦国?

其四:商鞅是战国初期有名的士子,那个年代的士子重名重功业,根本不可能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努力付之一炬。如果商鞅是如此之人,雄才大略的孝公岂会举国交与商鞅力行变法?何况在国势濒危之时。

因此无论是人心、军队、自我诉求,商鞅根本不会造反。《史记》如此记载,无非要把商鞅塑造成一个卑鄙、弱智的小人。

疑点三:史书记载,魏国丞相公叔痤有识人之能,对卫鞅评价极高。卫鞅在公叔痤幕府三年之久,真如《史记》如此记载商鞅,恐怕公叔痤根本不会留卫鞅在幕府三年,也不会将卫鞅如此推荐给魏惠王。那个年代士子有才很重要,有节操更重要,不然国君敢将国家交给一个素昧平生的士子?这里就公叔痤识人之能,和关于商鞅死前的记载就明显前后矛盾。

相比来说,我觉得《大秦帝国》这部小说对商鞅后期的艺术加工,如果抛开爱情部分,更符合现实。

读史、研史,是好事,切不可能尽信史书。研究历史,不以当时历史背景为基础,基本会被史书带偏,毕竟史书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