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点优化网 http://www.bdxc.net/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建设> 正文

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后台老板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2022-05-01 05:43:01 暂无评论 227 网站建设 继光   俞大猷   板胡

胡宗宪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

他挖空心思巴结权贵,却又提携许多怀才不遇者。

他曾参与陷害忠良,却又成为许多忠良的“后台”。

他生活作风问题很大,却又为抗倭立下大功。

颇具争议却效率极高的为政之法,使其脱颖而出胡宗宪长相英姿勃勃,个性端重老成。

他的父亲胡尚仁常常激励他,要他做良臣良吏:良臣良吏,皆吾良心所固有也。

胡尚仁去世前,又在病榻上勉励胡宗宪:勿以一进士第自足也!要做一个干实事的人。

胡宗宪确实成了一个干实事的人。

登进士第后,观政刑部,两年后成为山东青州府益都知县,开始了地方官生涯。

历任之初,胡宗宪就遇到了大蝗灾。在大蝗灾的影响下,民不聊生,许多人逃亡。

古代,蝗灾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

因此,古代对付蝗灾的方法,或是焚香斋戒,祈求上天,或是破除迷信,积极捕蝗。

胡宗宪没有做太多的讨论、争辩,反省自己的政事有失,将蝗灾归因于自己,斋戒焚香,安抚人心。

同时,胡宗宪又召集父老,讨论捕蝗之法。

不过,出于长期的迷信心理,普通百姓对捕蝗是心存畏惧的。

为此,胡宗宪做出了颇有争议的决定:有诉讼者,可以通过捕蝗抵罪!如果诉讼者有钱,可以花钱请人代为捕蝗。

如此,捕蝗效率大为提高,蝗灾很快就被解决了。

此后,又有流民为盗,为害已久,“上司莫能制”。

胡宗宪认识到这些盗贼都是为生计所迫,遂不单纯使用武力镇压,而是“呼其父母亲友,慰以恩信,示以利害”,结果“群盗解散”。

有诉讼者、强盗,多有不法之事,在胡宗宪的便宜行事下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可以说不算公平。

但另一方面,蝗灾、群盗,作为社会性问题又被胡宗宪高效的解决了。

此后,胡宗宪几次得到擢升,并表现出一如既往的高效。

尤其是在巡按宣大时,他经过认真考察,提出了若干有效的建议,并以惊人的魄力轻松平定了哗变。

靠着极高的效率,胡宗宪逐渐脱颖而出。

巴结权贵,残害忠良1554年,胡宗宪成为浙江巡按御史,开始了抗倭生涯。

同一年,工部侍郎赵文华受严嵩推荐,以“祭海”为名,来浙江督察海防。

赵文华不通军事,没有什么军事才能,靠巴结严嵩得以上位,因此为人所不耻。

胡宗宪却决心通过赵文华攀上严嵩这个靠山。

胡宗宪不但送许多金银珠宝给赵文华,甚至还在明知赵方略有问题的情况下,顺着赵的意思配合演出。

不久,胡宗宪配合赵文华,一起陷害张经。

当时,倭寇数量较多,而明军兵力不战优势,张经决心等待永顺、保靖兵到达再三路进剿。

但是,赵文华不通军事,屡屡要求张经立刻进兵,为张经所拒绝,赵、张由此失和。

当时的胡宗宪,明知赵文华急切进兵的方略有问题,却依然附和其主张,并配合赵诬告张经。

最终,张经顶住压力,指挥若定,取得了王江泾大捷。

可是,由于赵文华等人的诬告,张经等人事后还是被逮捕、杀害了。

张经被杀,“天下冤之”,但胡宗宪却因为“站对队”,不但窃取了张经的功劳,还开始得到火速提拔。

此后,胡宗宪成为浙江巡抚,1556年二月,又成了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周旋胡宗宪是在严嵩、赵文华的提携下火箭提拔的。

此前,朱纨、张经,都表现突出,很有成绩,但却为严嵩党羽所迫害。

要想干实事,胡宗宪必须继续搞好与严嵩等人的关系,但同时,在具体事务上又不能为其所掣肘。

胡宗宪接任之初,仍受到赵文华所制,他仍然要在明知不对的情况下附和赵文华的想法。

因此,在陶宅之战中,遭遇兵败。

然而,胡宗宪深知赵文华的想法:赵文华志不在海防,他始终希望回到朝廷。

因此,胡宗宪利用俞大猷取得胜利的机遇,配合赵,妄报军功,使赵得到提拔,回到京师。

如此,胡宗宪摆脱了赵文华的直接干预,能够便宜行事了。

当然,胡宗宪同时继续赠送大量金银珠宝给严嵩父子、赵文华等人,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为了贿赂严氏父子,胡宗宪公私库不分,想尽一切办法维系关系。

因此,严嵩对胡宗宪抗倭也给予了足够的支持。

便宜行“谋”获得严嵩等人的信任后,胡宗宪开始以其独特的方式施展方略。

当时的倭寇首领,多为中国人。

因此,胡宗宪延续早年作法,以计、抚取之。

徐海“轻狡贪财”,胡宗宪便以世袭官爵为诱,诱其归顺。

此外,胡宗宪又找到徐直宠爱的王翠翅、绿珠,贿赂、欺骗她,使她也劝告徐海。

最终,徐海就范,并在胡宗宪的安排下剿杀了一些其他倭寇。

然而,徐海虽归附,但仍然四处劫掠,最终朝廷还是决定剿灭。

此外,胡宗宪又多方活动,试图使王直归顺。

其中,胡宗宪还曾找到王直的母亲、长子、养子,让他们劝王直归顺。

经过反复谈判,双方达成一致:以王直为指挥使都督司海上通互市。既给王直官职,又给其特殊财路。

王直接受条件,并自奋言能肃清海波。

然而,这样的条件,尤其海上通互市一事,岂是胡宗宪做的了主的?朝廷议论纷纷,反对者多,甚至许多人认为胡宗宪是因接受了王直贿赂才做出这样的建议,必然“坏江南事”。

胡宗宪为保全自己,话锋一转,派人上奏,表示自己原本就是要剿王直的。

结果···王直被杀,安抚一事从此彻底失败。

杀徐海、王直,本非胡宗宪本意,胡宗宪原本是继承其一贯作法,以政策手段缓和沿海倭寇问题,但见形势不对,又话锋一转,转为“主剿”,其便宜行事的风格可见一斑。

提拔人才,结交忠良要干成实事,仍然需要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物支持。

胡宗宪很有识人之明,提拔了大批才能之士。

徐渭,本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诸生,性格豪爽不羁,是“狂狷之士”,胡宗宪礼贤下士,不多加限制,以其为代笔主力。

沈明臣,科举屡试不中;茅坤,颇知兵略却因不擅长搞关系而被罢免。

这些人,都很有才能,但因性格等原因,不能得志,都被胡宗宪纳为幕僚,得以施展其平生所学。

此外,胡宗宪还将一些忠臣良将的“导师”,将他们“拉下水”。

唐顺之文武双全。后来戚继光的鸳鸯阵,始创者就是这个唐顺之。

然而,唐顺之专业过硬,却实在不擅长与权贵打交道。

因此,唐顺之屡屡被中伤,在1541-1557年,长达17年的时间里赋闲在家,空有满腔热血,无从施展。

赵文华等人深知其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亲自上门请他,都被唐拒绝。

在严嵩的压力下,唐顺之还是出来为将,但仍然看不惯严嵩等人的作为,常有闹翻的冲动。

但是,胡宗宪却“搞定”了唐顺之。

一次,严嵩要唐顺之给自己的文集做序,唐顺之坚决不从,胡宗宪劝告:你不给他做序,他在军事上“龃龉”,你如何施展平生所学?唐顺之只能一面叹息,一面就范···

抗倭名将们的“后台”此外,胡宗宪又是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等抗倭名将的后台。

他重用这些有军事才能的人物,使他们充分发挥军事才能。

同时,他还需要打破常规,千方百计给与这些名将实质性帮助。

我们知道:抗倭战争的局面迅速变好,是从戚继光等人募兵开始的。

“戚家军”等精锐武装战斗力突出,为后人津津乐道。

可是,要知道,募兵一事,在当时绝非一句“支持”就能搞定的。

兵马钱粮,都需要真金白银!

当时,明朝的军事制度,从上到下,依然是以“卫所”为基础的。

按照正常“流程”,要募兵、练兵,即便能够办成,其效率也是极低的。

比如:唐顺之就曾请教胡宗宪。办军事的钱核销遇到麻烦,如何处置?

因此,胡宗宪要“搞政策”、“搞钱”,才能帮助他们募好兵,练好兵。

此外,名将们也是官场中人,他们也会受到官场倾轧的影响。

所以,胡宗宪还需要替他们排除干扰。

曾有一些人陷害戚继光,胡宗宪不但不信还全力维护戚继光。

俞大猷与胡宗宪的关系稍复杂,胡宗宪曾弹劾过俞大猷,险些使其遇害。

然而,俞大猷始终对胡宗宪感激不已。

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俞大猷表示:“我自罪废得至腰玉,皆胡公之力也”、“恨不能奔侍其左右,少效寸劳”···

胡宗宪,确实是戚继光、俞大猷们的后台。

冤死严嵩倒台后,作为严党,胡宗宪自然也卷入其中。

明世宗极力维护胡宗宪:宗宪非嵩党!今若加罪,后谁为我任事者!

显然,胡宗宪总是能高效地完成世宗交代的任务,赢得了世宗的信任。

出于大局,世宗不能保住胡宗宪的官职,但也只是让胡宗宪回乡居住,未降罪。

胡宗宪回乡后,仍期望重得重用,并于万寿节时献秘法给世宗,“帝大悦,将复用”。

正此时,胡宗宪当年一件触犯底线的“便宜行事”暴露了出来。

原来,在抄罗文龙家时,找到一封胡宗宪的信。信中请求罗文龙贿求严世蕃为内援,并附了假拟的一道圣旨···

这是真正触犯底线了!

胡宗宪上书自辩,但迟迟没有结果。

最后,胡宗宪自杀了。

7年后,胡宗宪被平反了。

为办事,胡宗宪与严嵩一党关系紧密。

严嵩倒台了,他的政敌必致其党于死地!

如此而已。

胡宗宪办过不少坏事,也办过不少好事。

他亦正亦邪,历来争议颇多。

他父亲去世前,寄语他做良臣。

胡宗宪算不是良臣不知道,但他确实是真正的能臣,有功于国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