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点优化网 http://www.bdxc.net/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网站优化> 正文

滨州如何实现逆袭?

2022-08-04 18:15:46 暂无评论 188 企业网站优化 滨州   实现   如何

滨州要实现逆袭,要先看清楚目前的发展情况、发展优劣势、以及未来的产业布局。我来做下分析吧。

滨州市是山东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区两圈”叠加地带,是山东省的北大门;地势南高北低,大致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辖四县二区一市,总面积9453平方千米。

近几年,滨州经济发展继续保持总体平稳运行态势。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民生事业持续改善。2017年滨州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12.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222.3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53.45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2:47.1:43.7调整为9.1:46.8:4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6970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9919美元),增长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谋划储备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555个。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破题发展。滨州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上线运行,黄河三角洲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大数据产业园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5.47亿元,增长10.8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31%。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00家。 “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提升。滨州高端铝材产业集群获批“2017年度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养)”。滨州邹平玉米精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建设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787.5亿元,增长37.24%;农村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40.7亿元。2017年全市淘宝镇5个、淘宝村26个,淘宝村数量居全省第二。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经营业户超过4.8万余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20余家,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全市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率超过75%。

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保持增长。全年实现农业(种植业)增加值155.0亿元,林业增加值5.0亿元,牧业增加值43.3亿元,渔业增加值33.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1.8亿元,分别增长2.7%、0.3%、1.8%、13.8%和10.7%。

农业生产平稳。 粮食播种面积784.04万亩,单产453.51公斤/亩,总产355.5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4.73%、1.24%、16.15%。棉花面积60.4万亩,下降38.4%,总产量4.7万吨,下降37.3%。蔬菜瓜类面积80.5万亩,下降6.5%,总产量275.5万吨,下降4.8%。水果总产量96.5万吨,下降3.6%。

全年造林面积13.8万亩,林业育苗总面积28万亩,苗木总产值达40亿元。开展村庄绿化140个,新建农田林网面积14.68万亩,水系生态绿化310.86公里。发展林下经济4.24万亩,其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有50余处,面积近3万亩。开展国家、省、市级食用林产品农残抽检945次,检测合格率99.89%。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肉类总产量38.7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19.7万吨,下降8.6%,奶类产量6.2万吨,增长2.5%。

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9.96万吨,增长4.8%。海洋捕捞形势依然严峻,产量6.5万吨,下降2.84%。海淡水养殖业发展平稳,海水养殖产量26.47万吨,增长7.66%。淡水养殖产量16.73万吨,增长3.97%。年内标准化改造海水养殖池塘2万亩,改造后对虾养殖亩产增长了5倍以上,全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70万亩,产量8.4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0%,稳居全省第一。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2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1家(含国家级),市级382家(含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全市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88个,全年“三品一标”总数达到465个。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总动力为43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7.2%。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15亿元,补贴农机具5537台。

水利会战成果显著。全市2016—2017年度冬春水利会战累计投资14.8亿元,动用土石方6000万方,完成骨干沟渠清淤358.5公里,新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面积19.4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43.35万亩,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7507.25万方,新增供水受益人口41.88万人。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203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28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3家。

工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4%,其中,轻工业下降9.46%,重工业增长13.35%;非公有制企业工业增长4.15%。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产销率达103.84%。全年重点监测的24种工业产品中,有1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5.8%。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375.78亿元,增长3.18%;利润277.16亿元,增长5.18%;利税448.9亿元,增长12.29%。工业企业亏损面为19.62%,比上年扩大3.0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放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0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8.36亿元,下降1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11.61万平方米,增长8.1%;房屋竣工面积498.87万平方米,下降7.3%。

据《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显示,滨州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如下:

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一、纺织

1.高品质纺织面料

2.高品质家用纺织品

二、食品

1.食用植物油加工

三、有色金属

1.铝压延加工

四、化工

1.高端专用化学品

五、航空航天

1.民用飞机整机

2.无人机整机及部件

引导逐步调整退出的产业

一、钢铁

1.煤气发生炉

2.独立焦化

引导不再承接的产业

一、钢铁

1.炼铁

2.炼钢

3.铁合金

4.焦化

二、化工

1.化肥生产

三、建材

1.水泥熟料生产

2.陶瓷

粮食产业成滨州经济支柱之一 乡村振兴浮现“滨州模式”

2018年11月26日,滨州粮博会”开幕,有286家企业参展,上报签约项目296个,签订合作意向总额180亿元。“粮博会”上,“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循环融合、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备受关注,成为山东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样板。

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1.市场导向、粮食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

“粮博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为滨州市小麦、玉米、大豆3个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授牌,这是滨州多年来不断探索、培育和发展并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粮食产业的缩影。

2017年,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滨州召开,截至目前,已有16个省近1500人次来滨考察调研,“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为粮食产业蓄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数据统计显示:滨州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84.04万亩,稳居历史高点,同比增加100.64万亩,增幅为14.7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373.67万亩,同比增加21.27万亩,增幅为6.04%;秋粮面积为410.37万亩,同比增加79.37万亩,增幅为23.98%。夏、秋粮均保持增长,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55.5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9.43万吨,增幅为16.1%。其中,夏粮总产164.42万吨,较上年增加9.32万吨,增幅为6.01%;秋粮总产191.15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0.11万吨,增幅为26.56%。单产水平同比增幅较大。全年粮食单产为453.51公斤/亩,同比增加5.55公斤/亩,增幅为1.24%,粮食单产水平较全省高30.68公斤/亩。

2017年滨州市粮食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此外,2017年滨州市粮食产业年加工转化量1437万吨,是全市粮食产量的4倍;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利税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8%,主营业务收入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2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2016年的12.74%提高到2017年的14.16%,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工业企业5个百分点以上。

今年1-10月,全市粮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0亿元、利税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5%。如今,粮食业已成为滨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政策推动及龙头企业带动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十二五”以来,滨州把粮食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2016年,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的二十条意见》等纲领性文件,成为全国首个出台粮食产业规划的地级市。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今年7月,滨州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融合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再一次将加强粮食产业发展的标准要求和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政策助推让粮食产业集群优势渐显。滨州高度重视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坚持品牌驱动,追求品牌效益,主打优质产品,以品牌效益带动企业发展,形成了“优质成品牌,品牌更优质”的良性循环。积极引导土地、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向重点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壮大了以西王、三星、香驰、中裕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培育起了西王、长寿花、天下五谷、托福、玉杰、十里香等一批知名粮油品牌,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粮食精深加工产业群。目前,滨州市粮食产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4家,全国500强企业1家,中国食品工业50强企业2家。

3.科技驱动创新引领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滨州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打造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中心、实验室,近年来累计投入科研资金45亿元,推进产学研对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增强了粮食产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滨州市粮油加工行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19项,西王、三星、渤海等6家企业承担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7个,拥有国家级实验室4个。西王集团经过11年技术攻关、投入10余亿元,成功掌握玉米果糖生产核心技术,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中裕食品的青贮玉米乳酸发酵饲料技术应用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农业科技实验室

滨州粮食行业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导向,加快发展“新六产”,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探索出了新路径。例如,坚持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该市粮食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和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起了“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西王集团、香驰控股荣获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称号。目前,小麦精深加工已形成了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完整循环产业链,玉米、大豆也实现了深度梯次开发,初步形成了粮食产业的大循环、全利用、可持续发展。

4.绿色优质产品惠民安全,带动农民增收

滨州绿色优质粮油产品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当地在推进主食产业化、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带动就业及促农增收等方面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大力实施“放心粮油”惠民工程,不断完善主食加工、配送、销售网络。目前,全市已建成放心粮油示范店167家,示范加工厂11家,配送中心16家,服务网点3119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中裕、托福为龙头,各县为支点,覆盖城乡的“放心粮油”配送体系,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中裕食品、麦便利、法兰卡1876等实现城区全覆盖,目前已达到256家。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中国好粮油示范市”品牌内涵,2017年全市入列“中国好粮油”企业10家。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时代、新山东、新平台、大产业”,作为滨州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粮油加工集群也是新动能主战场之一。

先把人才留住,再把思想观念转变,减少税收

猜你喜欢